找到相关内容248篇,用时13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周叔迦:净土经典研究法

    百年来丛林奉为晚课,真救世神宝、圆顿一乘也。古今四译,两存两缺。  《阿弥陀经》一卷 姚秦鸠摩罗什译  仙、无量寿经》一卷 刘宋跋陀罗译 缺  《阿弥陀经》一卷 元魏菩提留支译 缺  《...观经》,号为“净土三经”,受持是三经具足信愿行,而执持一句名号,即己足矣,不必更广其余经论。殊不知《无量寿经》云:“不了佛智不思议智不可称智大乘广智无等无伦最上胜智者,但得于边地受生,五百岁中不见...

    周叔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080465432.html
  • 马祖“即心即佛”说探源

      达摩的“理人”,直接来源是南朝跋陀罗译的四卷《楞伽经》。该经卷二解释“如来藏”时说:“世尊修多罗(按:指佛经)说如来藏自性清净,转三十二相人于一切众生身中。如大价宝,垢衣所缠,如来之藏常住不变亦复如是,而阴、界、入垢衣所缠,贪欲恚痴不实妄想尘劳所污。”这里的自性清净的“如来藏”,是佛性的另一说法,与达摩“真性”是一致的。吕澂先生曾指出:跋陀罗翻译的《楞伽经》中列举了愚夫所行禅、观察义禅...

    纪华传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34166359.html
  • 南朝佛教文学

    智勘灰栏记》,这和西方所罗门国王审判两个妇人争儿子的故事差不多。  《经律异相》虽列为类书,但它每个故事均著明出处,说明出自何种佛经,所以我们把它附在这里。此外尚有刘宋天些三藏跋陀罗译的《大意抒海经...时期佛教翻译文学最重要的是《百喻经》为印度毗地所译,它用譬喻手法,宣传佛教,对于悭吝刻薄以及犯戒的人加以棒喝,使有贪、嗔、痴习染并因而犯有恶行的人得到觉悟,有所改正;另外有一些则开示法义,使深奥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1468229.html
  • 唯识指掌要论

    如来出现功德庄严经 未来此土。  325页  大乘阿毗达磨经 未来此土。  楞伽经 跋陀罗译四卷,菩提流支译十卷,实叉难陀  译七卷。  厚严经 地婆伽罗译三卷。(即大乘密严经)   瑜伽师地论 弥勒菩萨说,玄奘译一百卷。  显扬圣教论 无着菩萨造,玄奘译二十卷。  庄严论 本颂弥勒菩萨说,释论世亲菩萨造,波罗颇多罗  译十三卷。  集量论 陈菩萨造,真谛译四卷。  摄...

    清净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50971203.html
  • 般若摄颂浅释 第二课

    [1]元魏北天竺沙门菩提留支译。 [2]刘宋跋陀罗译,共四卷,全名楞伽阿跋多罗宝经,又名四卷楞伽。 ...明白。世人也说饮水思源,而我们相续中产生的种种快乐,或获得的种种佛法利益皆来自佛陀的恩德,所以当我们坐在屋子里时,就应好好忆念佛陀和传承上师对我们带来的恩德,并进而生起报恩之心。 对佛陀和上师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译讲

    |般若|般若摄颂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9/12/22250895742.html
  • 佛教十三宗简介(一)

    已传入中国,惟最初均为小乘系统之禅观思想。东晋鸠摩罗什以后,介绍各种禅法,尤以念佛法门为要。至刘宋跋陀罗译出四卷楞伽经,列举愚夫所行禅、观察义禅、攀缘如禅、如来禅等四种禅之说,乃激发当时讲究...门禅)、惠稠、、天台等诸派;宗密之圆觉经疏抄又举出北宗禅、智侁禅、老安禅、南岳禅、牛头禅、南山念佛门禅、荷泽禅等七宗;宗密之拾遗门又另作分类,计有牛头宗、北宗、南宗、荷泽宗、洪州宗等五家。宗密所谓之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21539445.html
  • 吕澄:大乘起信论考证

    后南北朝译《楞伽经》,刘宋跋陀罗译为“如如”,元魏菩提流支译为“真如”,而真谛译此词时,则动摇于“如如”与“真如”之间(有时译“如如”有时译“真如”)。真谛译经时间共二十余年,初期翻译用“如如”,后来才兼用“真如”。大概因为真谛身处南方,受跋陀罗的影响很深,故常用“如如”,后来译事纯熟了,才兼用菩提流支的“真如”。而用“真如”时,常常是作为真伪二谛中“真谛”的意义,有时又看成与“伪如”相对...

    吕澄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290539952.html
  • 佛教史地考论(八)

    中亦了亦不了(不明正因),果中全不了(佛非常住)为言。自东晋末之觉贤,译『如来藏经』;昙无谶译『大般涅盘』、『金光明』;跋陀罗译『楞伽』、『深密』、『胜□』、『法鼓』,真常论之大义始着。若『密严』...多种三时教说,显然不合。其传于中国者,则曾检之译史。论则西晋竺法护创译龙树论;晋末之罗什,大译龙树、提婆论,十得其八九,此性空论也。真常论则北凉昙无谶、刘宋跋陀罗,创译弥勒论;北凉末,道泰译坚慧论;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363440521.html
  • 南北朝禅学

    著名的译经家菩提流支在洛阳译出十卷本《入楞伽经》,上述跋陀罗译的四卷本《楞伽经》就是此经的略本。此经是大乘瑜伽系的经典,二种译本都是以阿赖耶识和如来藏,尤其是以后者来说明人生和宇宙的本原的。但四卷...禅经。而深刻影响禅学思潮的变化的译经,有跋罗译的二部经:《胜mán@⑤经》(《胜mán@⑤狮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》)宣扬“如来藏缘起”说;《楞伽...

    方立天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02640823.html
  • 宗舜法师:“大唐三藏”说

    无量寿经》;二宋元嘉年中跋陀罗译,四纸;三永徽元年(今案:原作“六”,据《大正藏》校注改)大唐三藏于慈恩寺译,名《称赞净土佛摄受经》,十纸;四后秦又译出《阿弥陀经偈颂》一纸...rdquo;,作者为后唐时期河北地区(或定州一带)的僧人,曾游历全国并于后唐末年经敦煌去印度经。虽乏确证,但首先将斯三七三卷见于斯五二九卷的三首诗一一揭出,为寻求两卷间的关系,确认斯三七三卷诗钞的性质、...

    宗舜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43441826.html